比特币矿机生产商嘉楠耘智上市梦想终将实现。5月15日晚,嘉楠耘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。这家成立5年,在国内比特币挖矿硬件设备制造企业中排名第二的公司,或将成为港股第一家以区块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。
比特币矿机一般指GPU处理器。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,需要全球玩家共同计算解码,最先计算出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比特币奖励。换句话说,有了矿机才能“挖矿”,从而获得比特币奖励。
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抓住了商机。这家以研发、设计及销售专用集成电路(ASIC)芯片及其衍生设备为主的公司,其芯片及设备主要是为区块链网络提供算力支持,简单点说,就是销售矿机。
事实上,嘉楠耘智或许不是矿机厂商而是“印钞机”,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增长超230倍。招股书显示,嘉楠耘智2017年营业收入达13亿,同比增长超过4倍;2017年净利润为3.6亿,同比增长6.9倍。而公司2015年利润才151万,靠卖矿机业务,利润2年爆增237倍。
这些利润大都来源于比特币ASIC矿机–AvalonMiner(阿瓦隆)的售卖。资料显示,嘉楠耘智创始人张楠赓2012年底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ASIC比特币矿机,也是当时世界上算力最强的矿机。2013年4月,张楠赓创建嘉楠耘智,但成立初期未开展实际业务,2015年下半年才正式实现销售。这或许是其2015年净利润低的原因。
据招股书,嘉楠耘智一直以AvalonMiner品牌提供单一系统产品线,即相关的集成电路(ASIC)芯片及相关元件设备。今年一季度,嘉楠耘智共出售10.1143万套阿瓦隆矿机,2017年同期为3.6668万套。公司2017年排名全球第二,已售出的系统产品算力大约占所有已售比特币矿机合并算力的19.5%。第一是比特大陆旗下的蚂蚁矿机(算力占全球60%左右)。
更惊人的是,公司仅有234名员工,其中研发团队94名,占总雇员40%。
其高管团队年龄较轻,目前四位自然人股东均是“80后”,最年轻的出生于1985年。创始人是北航计算机专业博士张楠赓,业界称“南瓜张”,35岁;董事、副总经理李佳轩,33岁,曾在中星微电子任IC工程师;董事、副总经理、核心技术人员刘向富,35岁;执行董事兼董事会联席主席孔剑平,33岁。
股权方面,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张楠赓持有公司17.6%股权;执行董事、首席财务官李佳轩持股17.2%;执行董事、核心技术人员刘向富持有17.6%股权。执行董事孔建平则持股7.85%;另外非执行董事孙奇峰持有5.0454%股权。
招股书也披露了嘉楠耘智的薪酬情况:2017年工资、薪金及奖金开支共计4661万元,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1.09亿元。以234名员工计算,平均薪酬66.8万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5位最高薪酬人士2017年股份分红1.06亿元,而嘉楠耘智2017年分红1.09亿元,这意味着5位高管获得了公司的绝大多数分红。
嘉楠耘智登陆资本市场颇坎坷,如今已经是第三次。
2016年,嘉楠耘智试图在A股“借壳上市”。当年6月,鲁亿通(300423)公告,拟30.6亿元收购嘉楠耘智,但停牌半年后宣布终止。鲁亿通称,是因为“近期国内证券市场环境、监管政策等发生变化,尤其是修订后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的出台,使公司继续推进此次重组面临重大不确定性”。
2017年8月,嘉楠耘智申请新三板挂牌,但是又遭到全国股转公司与券商前后三轮反馈问询,最终偃旗息鼓。
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今年4月24日调研嘉楠耘智时表示,“不管你们芯片用于什么,本质上都还是一家芯片公司,希望你们在国内上市。”
招股书称,此次募资将用于: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及应用的ASIC芯片的研发;针对区块链算法及应用的ASIC芯片的研发;海外战略投资及海外办事处扩大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国际业务;供应链优化及偿还重组产生的债务;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。
由于挖矿机9成在国内销售,公司面临的政策性风险也不小。不过,嘉楠耘智披露,除了比特币ASIC芯片之外,还在研发另外一种加密货币的ASIC芯片产品,预计2018年四季度批量生产,已经预售了5260万元人民币。另外处在研发期的还有人工智能应用的ASIC芯片,也计划今年四季度投入生产,主要用于智能家居、智能城市、智能监测、智能玩具中的语音和图像识别,以及多种物联网应用,目前已有预售订单3820万元。
来源:今日头条
作者:周到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