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说到,比特币这个“银行”是基于矿工和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。自从比特币这个银行成功之后,很多人仿照着比特币,也用矿工机制和区块链技术,纷纷建起了有类似架构的“银行”,这些“银行”除了有和比特币相似的匿名、不可追踪、全世界可用的特点,还针对比特币的缺点做了一些改进,来吸引客户。有些币大家用的比较多,统称“主流币”,有些币用的少,称为“山寨币”。
下面来聊聊比特币的几个小兄弟:“主流币”
比特币现金(BCH)
前面说到,比特币依赖于矿工挖矿,挖到矿的矿工进行记账。矿工的钱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“银行”的奖励,还有一部分是转账的人自愿给的手续费,类似于小费。但问题是矿工的账本的大小是中本聪定的,大概是1兆,然后“银行”每10分钟找一个矿工记账,所以大概算出来10分钟能记2000笔的转账交易,也就是一秒最多7笔。比特币开始逐步流行了之后问题就来了,交易量越来越大,来不及记账了怎么办?一般来说,矿工会优先选那些小费给得多的,没给小费或者小费给的少的就排队去吧。
这时候有些人就提出来了,把账本弄大一点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。但有些人比较古板,认为账本大小是中本聪定的,“祖宗之法不可改”。所以这两帮人一拍两散,2017年8月,改革派拉了一拨人出去再建了一个“银行”,叫比特币现金,缩写是BCH。保守派留在原来的“银行”,还叫比特币,缩写是BTC。所以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虽然都是一个起源,名字听起来也挺像的,但可是两个不同的东西,价格也差的挺多的。有点类似于基督教(包括天主教、新教)和东正教的关系。
比特币现金,符号和比特币一样
比特币现金最大的改变就是账本变大了,账本最大是32兆,所以比特币现金的交易时间更短,小费也少得多。
虽然比特币现金有优势,但毕竟是从头起步,大家熟悉了原来的“银行”,虽然有这样的缺点,很多人还是继续用比特币,而且因为比特币持续上涨,吸引来了更多的人,强者恒强。反倒是比特币现金最近几年日渐凋零,人气弱了不少,现在在加密货币里交易量排名第4到5的样子。
莱特币(LTC)
莱特币的起源也有点像比特币现金,技术架构上和比特币很像,只不过莱特币是完全重新搞了个山头。类似于比特币是少林派,比特币现金是南少林,他们都认中本聪是教主,莱特币就是武当,他们的教主叫李启威。
莱特币
针对比特币的一些缺点,莱特币做了改进。比如比特币的矿工是10分钟记一次帐,莱特币是每2.5分钟,所以莱特币的交易速度就比比特币快很多。因为记账的速度是比特币的四倍,总量上,比特币是2100万个,莱特币是2100万的四倍8400万个。还有一点改进是莱特币挖矿的方法和比特币不一样,比特币的叫SHA-256算法,莱特币的叫scrypt算法。其它方面差别不大,基本照抄比特币。
莱特币相比比特币的优势不算大,它出名的原因在于资格老,2011年就有了,当时号称“比特币是金,莱特币是银”,有点类似于“北乔峰,南慕容”的味道。但广告做多了,大家也就下意识的认为它是银了,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追随。加密货币中交易量排第7、8位的样子。
来源:今日头条
作者:理性小多